手机安全应急机制亟待完善

  前不久发生的“××神器”超级病毒事件,又一次把手机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前IOS系统被曝可窃取用户的地理位置、短信及照片等隐私,就引发了不小的恐慌。保卫手机安全就像一场永远打不完的战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诚然,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很重要,但要想真正釜底抽薪,还需要监管部门、运营商及手机安全厂商形成合力保障手机安全。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要求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强调安全驾驶怎么都不为过,然而要实现交通安全,不光要把路修好,还需要对路上的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在入口处就严格把关。

  在此次“××神器”事件中,监管部门及三家运营商反应及时,处置能力强,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病毒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今年开展的“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取得了实效。据记者了解,这个由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工信部负责牵头开展专项行动,公安部负责依法打击利用恶意程序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工商总局负责依法查处销售非法植入恶意程序的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各省均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大大加强了对移动应用程序制作、传播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

  事件过后,有些问题值得深思。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恶作剧”软件就可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让成千上万的安卓用户蒙受损失,这不禁让人不寒而栗,操作系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安全漏洞?应用程序就没有管理和审核机制吗?相比于IOS系统和WindowsMobile系统,安卓系统在应用程序上的管理较为宽松,系统的开放性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作为在手机用户中占比最大的操作系统,其安全威胁不容小觑。

  由于危害手机安全的因素众多,网络病毒特征多变,监管部门和运营商很难做到提前预知安全威胁,更无法向用户发布预报和警告。所以,事后的监管与处置是解决手机安全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从目前的情况看,通信业亟须建立完善一套更加具体的手机安全应急预案,形成畅通的信息上报和反馈机制,也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手段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边上报边处置,争取把用户的权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将手机安全上升到公共安全层面,并纳入立法,对危害手机安全的行为严惩不贷。

  近日公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5.27亿,占到网民总数的83.4%,可以说,保护手机安全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面对手机病毒对网络安全的严峻考验,一方面要加强手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提醒用户不要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运营商及手机安全厂商要主动出击、形成合力,营造安全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

 

上一篇:智能无惧挑战 山石网科轰动RSA2015

下一篇:加大网络信息整治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