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信息安全的搅局者

  人们永远不知道周鸿祎下一个掐架的对手是谁,也猜不到他能拉到怎样的合作对象。

  如果要问谁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中个性最鲜明的人,答案无疑是周鸿祎。

  从“流氓软件之父”到“吵架王”,从病毒式搜索引擎的发明者到力推免费杀毒软件,周鸿祎单凭一己之力就搅乱了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这池春水。

  人们永远不知道周鸿祎下一个掐架的对手是谁,也猜不到他能拉到怎样的合作对象。他可以在娱乐节目中轻松地侃侃而谈,也能在网上毫不留情地炮轰对手。

  日前,为了推介自己的第一本署名著作《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就找到了京东刘强东为自己站台。或许,从这本自述中我们能理出周鸿祎成功借助信息安全市场登顶的诀窍。

  流氓软件之父

  与李彦宏以及许多互联网业界大佬不同的是,一贯高调的周鸿祎并非海归。在1998年自立门户之前,他已是方正集团事业部总经理。但是天性不甘平淡的他,毅然辞去这一外人眼中的好工作创立了名噪一时的3721公司。

  1998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用户使用中文上网的需求分外迫切,但是却没有相关的中文搜索引擎。周鸿祎准确地抓住这一巨大的需求,开发出一款中文上网软件。

  但是,在选择如何推广这款软件时,周鸿祎做出了一个之后多年仍在为之“还账”的方式——即在浏览器地址栏嵌入插件,在用户打开网页或者安装软件时,3721插件便强制安装进用户的个人电脑而且无法卸载。

  更被网民诟病的是,周鸿祎进而又与多个网站合作推出弹窗广告,有些弹出的窗口甚至根本无法关闭。这一手段让当时的互联网界简直“惊为天人”,一时间仿者甚多而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出间谍软件弹出广告、广告软件等方式。

  3721软件的病毒式推广方式以及跟风者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周鸿祎被戴上“流氓软件之父”的尴尬帽子,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与他如影随形。即使在今天,仍使不少当年的网民受害者与评论人对他心存嫌隙。

  周鸿祎曾说:“推广3721确实给用户造成很不好的印象,干过的事我认账。”

  不过,虽然3721软件推广手段饱受争议但是效果却令人折服。这种病毒式的推广让3721迅速占领了市场,数据显示2002年3721的销售额高达1.4亿元,2003年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

  就在这时,2002年,半路突然生生杀出两大竞争对手——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与李彦宏的百度。

  显然,CNNIC在市场份额上无法与3721抗衡,于是心生一计要对后者“招安”。

  一开始,周鸿祎并不排斥与CNNIC合作,甚至还是比较欢迎的。但很快他发现,CNNIC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拿到3721的技术,自己只能得到为期5年的特许经营权,而且收入和利润还要分给对方。换言之,CNNIC将3721和周鸿祎定位为“总代理”。

  生性桀骜的周鸿祎自然不甘心就这样被CNNIC所蚕食,3721很快开始与CNNIC正面迎战。

  但就在此时,那厢李彦宏却推出一款与3721如出一辙的软件——“百度搜霸”。为争夺用户浏览器那方小小的地址栏,百度将3721公司以“恶意竞争”为由告上法庭,理由是安装了3721的电脑就不能正常运行百度搜霸。

  最终这场官司以百度的胜利而告终,这也成为迫使次年周鸿祎将公司卖给雅虎的最后一根稻草。2003年,3721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雅虎,周鸿祎于第二年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周鸿祎曾对外表示:“当年我卖3721,很多人都觉得能卖那么多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觉得很挫败。因为3721没做好,3721犯了一些错误,虽然它并没有像流氓软件那么恶劣,但是确实也是(被)抹了很多黑,这是我心理上很沉重的一点。”

  扰乱信息安全付费市场

  在2005年离开雅虎中国后,周鸿祎又转换身份加入IDG成为投资合伙人。迅雷、迅游、酷狗等均是他投资的项目。

  但是,卖出3721而痛失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周鸿祎,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创业梦。2006年,奇虎360安全卫士诞生了。

  在错过搜索市场后,杀入安全软件市场成为周鸿祎重新崛起的根据地。周鸿祎第一次创业成功在于推出了3721这款病毒式软件,而第二次成功却恰恰是推出专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

  为了显示与过去的截然不同,360安全卫士将自己定位为反恶意软件先锋,前身是3721的雅虎助手首当其冲成为重点绞杀对象之一,而这也直接造成周鸿祎与当时雅虎中国的掌门人马云多年不曾碰面。

  周鸿祎的精明之处在于,为了能切出一块市场蛋糕,他将病毒与木马作了区分并通过宣传首先让消费者接受了这个概念。可是,当时中国杀毒软件市场早已形成金山、瑞星、江民等几足鼎立之势,加之国外著名的卡巴斯基、诺顿等在中国多年的经营,要想再突围绝非易事。

  但是,一贯不走寻常路的周鸿祎就此抛出在中国安全软件市场引起地震的“大杀器”——免费。

  接地气的周鸿祎对中国网络用户的心理非常了解,长期以来,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免费的软件午餐。如免费的QQ聊天工具就是整个腾讯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黏住用户、聚集用户才能形成商机。

  当时的一套正版杀毒软件动辄几百元,对许多网民而言是一笔不愿付出的费用,因此在网上查找免费的共用软件注册码一时形成风潮。周鸿祎的免费策略一出,自然吸引了大量网民。

  而且,奇虎针对网民的各种需要陆续推出了“安全浏览器”“网购保镖”“360保险箱”等全方位的产品,通过这些牢牢黏住了天量用户。

  免费让中国的网民们高兴了,但其他杀毒软件公司对360安全卫士可谓恨得“咬牙切齿”。长期以来,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形成的付费软件模式,被突然杀出的周鸿祎一招“免费”而轻易瓦解。在360安全卫士的免费效应带动之下,大大小小的杀毒软件纷纷无奈地随之宣布“免费”,只是宣布的时间或早或晚而已。

  如2010年11月10日15点30分起,金山毒霸(个人简体中文版)的杀毒功能和升级服务永久免费;2011年3月瑞星公司宣布,从即日起其个人安全软件产品全面、永久免费。

  免费是王道

  那么,为什么要做免费杀毒软件?

  对此,周鸿祎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互联网开发产品的成本大体固定,而通过互联网将产品传递到用户手里的费用非常低,接近于零。因此,一项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基数越大,分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越低,也趋近于零。

  “免费是最好的营销手段。因为它不需要花很多的广告去做推广,本身就能形成口碑。免费也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现在我们说起互联网免费都觉得是理所当然。但是,5年前我在鼓吹免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在以质疑的眼光看待360的免费安全。我们推出360免费杀毒,有竞争对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查一查周鸿祎是不是在搞倾销。”

  国内几大杀毒软件公司不仅被奇虎360推向了免费时代,而且与“吵架王”周鸿祎也发生不少著名的纠纷与谩骂事件:2008年7月瑞星公司宣布,推出个人版最新杀毒软件、防火墙与卡卡6.0捆绑的一年免费服务时,就炮轰奇虎360欺骗用户。随后,奇虎360展开激烈回击,双方你来我往展开激烈“嘴仗”。

  2009年,金山毒霸推2010版新品以及免费“云查杀”时也与奇虎360发生激烈口水战。随后,360介入著名打假人士王海揭露金山涉嫌虚假宣传的事件,接着又升级为两家产品互相卸载的事件。

  而在争取客户端流量时,2010年周鸿祎与马化腾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国互联网的“3Q大战”。

  一贯善于模仿的腾讯自然没有放过360安全卫士,2010年所推出的QQ医生版本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更是极其相似,而且通过QQ让用户强制安装。

  凡被腾讯盯上并模仿的应用,几乎最后都败给了它的“山寨版”。前车之鉴让周鸿祎如临大敌,立刻发布直接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宣布QQ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与数据,随后又推出宣称全面保护QQ用户安全的“360扣扣保镖”。

  2010年11月,腾讯发出了那封著名的“艰难决定”的公开信,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将停止运行QQ,只有卸载后才可登陆。作为回应,360当晚表示保证360和QQ可以同时运行,并下线了“扣扣保镖”。

  这场轰动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纠纷直到政府的介入才算告终。曾经被以为会在数月间倒下的奇虎360,却挺过了此次与“巨无霸”腾讯的恶战,并收获了不少网友的支持与流量。

  百度、马云、腾讯,再加上同行是冤家的瑞星、金山等等,高调的周鸿祎几乎“吵遍”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圈,“吵架王”的头衔绝非浪得虚名。但吵来的关注度和用户流量才是周鸿祎真正的目的。

  聪明的周鸿祎深知,只要通过客户端软件黏住用户后,流量变现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2011年,当时奇虎的招股说明书当中显示,2010年公司源于网络广告的收入为3882.6万美元,占总收入的67.3%,而这些就是变现的流量。

  2011年3月30日,周鸿祎的奇虎公司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并获得40倍超额认购,当时市值已经超过搜狐,位居中国互联网企业第六位。

  如今,以信息安全起家的奇虎360又将目标放在开放平台的建设上。虽然拥有与腾讯、百度、淘宝接近的用户数量,但是收入却与之相去甚远。如何找到新的成功模式,是周鸿祎最大的难题。而开放平台便成为奇虎360的重点,今后其战略布局将会从安全领域向整个互联网桌面转变,搭建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圈。

 

上一篇:智能无惧挑战 山石网科轰动RSA2015

下一篇:制定数据恢复行业标准 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